7月11日,惠城環保集團旗下子公司廣東東粵化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粵化學”)宣布,其投資建設的20萬噸/年混合廢塑料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性項目(以下簡稱“20萬噸/年廢塑料裂解項目”)試生產成功,標志著全球首創的混合廢塑料深度催化裂解(CPDCC)技術成功通過工業化驗證,實現全流程貫通,為解決全球塑料污染問題、構建資源循環體系提供了極具示范價值的“惠城方案 中國智慧”!
集團創始人、首席技術官張新功宣布試生產成功
揭陽市領導、業界專家與東粵化學代表共同推桿
試產成功破“塑”縛,循環新啟點“綠”金
傳統廢塑料處理技術長期面臨兩大難題:一是物理回收對原料純度要求極高,難以處理成分復雜的混合廢塑料;二是傳統化學回收技術普遍存在能耗高、轉化率低、產物附加值不足等短板。作為世界最大的塑料生產和消費國,2023年我國塑料產量高達8000萬噸,然而回收量僅約30%。這意味著數千萬噸塑料未被有效回收,它們或被填埋、焚燒,或被直接遺棄進入自然環境,成為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雙重威脅。
在此背景下,集團創始人、首席技術官張新功帶領團隊,秉承“科技報國、產業報國”的初心使命,百折不撓,歷盡艱辛,經多年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廢塑料深度催化裂解(CPDCC)技術。該技術首創“一步法”工藝,無需對各類低值混合廢塑料進行復雜分選,直接就能將其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產品收率達92%以上。項目的試生產成功,不僅是科技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在循環經濟領域的生動實踐,更為我國乃至全球廢塑料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規模化、連續化的綠色工業方案。?
首創核心工藝,突圍技術壁壘
CPDCC技術具有高度的創新性:首先,通過氣固兩相差壓輸送技術形成連續穩定進料,使工業化裝置成功實現大型化和規模化。其次,通過跨相裂解克服了傳統塑料化學循環過程中液相大分子烴類裂解深度與高溫碳化之間的矛盾。三是獨創性地采用了逆流床反應器設計,反應器溫度梯度為不同分子量梯度的烴類裂解提供了相匹配的反應活化能。四是跨相深度裂解和高溫氯捕集克服了PVC裂解產生的氯化氫腐蝕的難題。
在環保方面,CPDCC技術為徹底解決塑料污染難題提供了可能,若年處理5000萬噸廢塑料,可替代約1億噸原油,約占我國年原油進口量的20%,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同時,在全生命周期減少因垃圾焚燒和化石能源生產基礎化工原料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減碳效果突出,仍以年處理5000萬噸廢塑料為例,相當于減少約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
破解全球塑料污染困局,鏈接綠色循環產業升級
20萬噸/年廢塑料裂解項目作為全球首個連續化、規模化廢塑料化學循環利用示范項目,設計年處理混合廢塑料20萬噸,其產出的塑料裂解氣(PCG)、液化塑料裂解氣(LPCG)和塑料裂解輕油(PCLO)等產品,將形成從“廢塑料→循環化工原料→循環高端材料”的綠色化工產業鏈條,極具經濟與環保價值,從而進一步加速全國綠色石化轉型與產業鏈升級的進程,并為全國化工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板。
面向未來,惠城環保集團將以20萬噸/年廢塑料裂解項目為模板,讓“廢塑料變資源”的綠色循環產業模式實現全國布局,助力構建千億級高端化工新材料集群,用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為破解全球廢塑料污染困局貢獻“惠城方案 中國智慧”。